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数字赋能思政教育 筑牢意识形态新阵地——“数字时代的意识形​态领地建设”教学研讨

发布人:吴旭冉日期:2025-04-11 15:25浏览数:

4月7日,“毛概”教研室全体教师在1教202召开教研会议,聚焦“数字时代的意识形态领域建设”这一重要议题,开展了深入的专题研讨活动。会议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深入探讨了数字技术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谋划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新路径。

“毛概”教研室主任沈忱指出,数字时代为高校思政教育既带来了全新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思政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必须不断创新,以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工作。

谢琳璐老师首先进行了主题发言,她围绕本次研讨主题,从五个维度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分享。这五个维度分别为教学对象数字原住民特征分析、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三维挑战、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教师能力升级“工具箱”以及课程建设成果展示。谢老师以数字原住民的特征分析为切入点,探讨了数字时代高校思政课的转型路径。她认为,当代大学生作为数字原住民,具有信息接收渠道多元、个性化需求突出等特点。因此,教师应更加精准地把握学生心理需求,创新教学方式,例如利用短视频、互动直播等形式开展教学,建立教师能力提升的数字“工具箱”,推动课程内容和形式更加贴合学生实际,使思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其后的讨论环节,教师们围绕“信息化”“数字化”“人工智能”以及其与高校思政教学的结合路径进行了热烈的探讨。曲英钰老师分析了当前算法推荐机制带来的信息传播新格局,指出了“信息茧房”和内容娱乐化泛滥带来的风险与问题。她建议,在内容创作上,教师们应深入研究网络传播规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网络语言、动漫和短视频等,同时积极拓展阵地,入驻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构建多维互动的意识形态传播矩阵,更有效地吸引和引导青年学生。

李芳方老师从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出发,提出要将网络热点与理论教学相结合,通过实时捕捉和分析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精准有效地回应学生的现实关切,不断提高学生在思政课中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从而有效守护和巩固高校思政教育阵地。

侯橹潞老师结合详实的数据,进一步说明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博弈的重要领域。她指出,高校必须主动进入互联网这一关键领域,发挥思政教育的正向引导作用。一方面,应加强正面宣传,积极传播主流价值观,营造正能量氛围;另一方面,要坚持依法治网,严格落实网络管理制度,构建健康清朗的高校网络生态,从源头上防范负面信息传播。

周晓老师则强调,高校教师应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数字化教学技能,更要深度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打造适合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教育产品。教师应积极参加数字化培训和学习,提升自身数字素养,以创新的姿态培育担当时代使命的青年学生,真正做到以数字赋能教育,以教育塑造未来。

最后,沈忱主任总结指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攻坚技术”与“夯实育人根基”并举的长期任务。她强调,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在数字浪潮中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真正将互联网变成高校思政教育的强大助力。她同时呼吁,教师们要积极实践、持续探索,在教学和研究中形成示范效应,不断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编辑:阎宇

一审、一校:沈忱

二审、二校:吴旭冉

三审、三校:刘建中

上一条:课堂观摩促成长 研讨交流共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举行公开课观摩研讨活动

下一条:马院第三党支部开展四月主题党日活动——缅怀革命先烈 赓续红色血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