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深入探讨数字时代如何筑牢思想防线、引领时代潮流,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于4月10日在一教112组织了一场主题为“数字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的专题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旨在通过深入交流与研讨,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高尚道德情操的新时代青年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研讨会上,纲要教研室主任田阳分享了关于数字时代的一些认识和思考,指出数字时代信息传播的爆炸式增长和高速流动,使得网络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主阵地。正能量信息能够迅速传播,凝聚社会共识,但错误思潮、不良文化和虚假信息也借助网络快速扩散,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误导。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加强数字素养教育,提高意识形态辨识能力和网络素养,注意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批判精神,增强人们在网络空间中辨别是非、抵制不良思潮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自觉抵制网络低俗之风,弘扬网络正能量。
针对数字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挑战,与会教师们展开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了多项建设性意见。廖小萱老师发言指出,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生动形象地传播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播思政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国热情。
本次研讨会不仅是对数字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深入探讨,也是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一次重要推动。与会教师们一致认为,数字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要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需求,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同时,要积极探索新的形式和载体,如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开展思政教育,增强纲要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此次研讨会不仅为纲要教研室的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平台,也为纲要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纲要课教学不断追求进步,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李玮梅
一审、一校:田阳
二审、二校:吴旭冉
三审、三校:刘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