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地开展本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确保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得到全面贯彻和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于9月19日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成功举办了第一次全体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研室主任林美香老师主持,姚利民教授及教研室全体专兼职教师积极参与。
活动伊始,共同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兼职教师进行了简洁的自我介绍,紧接着,林老师对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开展进行了深入细致地阐述,使兼职教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架构及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有了清晰的认识。
在研讨环节,教师们积极踊跃,纷纷就如何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蔡亦珂老师建议,应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完善的立德树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中的“身心健康、社交能力和职业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要素与课程内容相结合,通过具体行为的落实,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李莎老师提出,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杨希老师强调,要学习“大先生”精神,首先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其次将立德树人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丁玲老师则提出,课程设计应以活动为主导,教学材料与时政相结合,教师需具备坚定的思政意识,并学会运用适合当代青年的方式方法,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思想。杨宁老师总结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因为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健康、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相辅相成。专业课教师在讲授思政内容时感到尴尬,往往是因为对思政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要深化思政教育,教师自身必须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林老师对本次研讨会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强调了两点:一是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成为大先生;二是要贴近学生,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最后,姚教授针对本次研讨,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师、教材、教法以及交流互动七个维度,为会议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思路。
本次主题研讨活动为教师队伍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并明确了将其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途径。教研室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持续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切实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与水平,致力于培养更多怀揣理想、勇于担当、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新时代优秀青年。
编辑:蔡亦珂
一审、一校:林美香
二审、二校:吕婷
三审、三校:刘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