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与胡耀邦同志纪念馆合作共建党建和思政教育实践基地

发布人:吴旭冉日期:2025-05-20 11:02浏览数:


5月1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与胡耀邦同志纪念馆举行合作共建“党建和思政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组织党员教师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党日与实践研修活动。此次活动以红色资源为载体,以实践教育为路径,深化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为新时代党员教育注入鲜活力量。

上午10时,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邝继红,校党委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邓青林,副院长刘建中率全体党员抵达胡耀邦同志纪念馆,邓青林院长代表学院与胡耀邦故里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曾臻共同为“党建和思政教育实践基地“揭牌。邓青林指出,此次合作共建是学院落实“大思政课”建设要求的创新举措,通过挖掘红色资源、活化革命精神,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推动党员教育从理论灌输向实践感悟深化,胡耀邦同志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组织和推动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推动党的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组织和领导了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等重要工作,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他的崇高品格值得党员同志学习和景仰,同时,通过活动,使思政教师丰富了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更深入理解,对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曾臻表示,纪念馆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纪念馆独特的思政资源,采取讲好红色故事、用文物说话等形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支持,助力构建“红色资源+思政育人”协同机制。

仪式结束后,党员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开启实践研修。在胡耀邦故居,这座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的土木建筑中,党员们驻足于胡耀邦同志出生的厢房旧址,聆听其“心在人民,利归天下”的生平事迹,感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清正廉洁、忠诚担当的精神品格;在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通过场景复原与历史文物,重温毛泽东同志率部会师文家市、作出“农村包围城市”战略转折的历史瞬间,深刻领悟“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秋收起义精神。在谭嗣同故居,党员们追寻维新志士“我自横刀向天笑”的革命豪情,探讨近代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精神密码,强化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意识。

当天夜晚,党员们还走进浏阳天空剧院,通过感受数字光影技术展现出来的浏阳花炮千年传承与创新发展,启示党员们进一步思考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与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此次活动以“党建红”引领“思政红”,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教学+实践感悟”三维模式,构建起党员教育立体课堂。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将以此次共建为契机,持续开发“红色文化+专业思政”特色课程,组织党员参与纪念馆志愿服务、红色故事宣讲等实践活动,推动思政教育“入脑入心、见行见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凝聚精神力量。

编辑:吴旭冉

一审、一校:刘建中

二审、二校:邓青林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党支部开展5月主题党日活动——深化作风建设强思想,把稳行动航向树新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