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在一教202召开了“毛概”课程过程性评价量规设计专题研讨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沈忱主持,全体专职教师参加。
此次研讨会旨在进一步优化“毛概”课程的过程性评价方法,探索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会上,沈主任首先介绍了此次过程性评价量规设计的总体思路与重要性。她强调,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突破传统单一的考核模式,通过多维度、全过程的动态评价方法,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接下来,沈主任详细阐述了课程过程性评价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知识掌握、价值认同、能力提升和学习成长四个评价维度。其中,在知识掌握维度方面,提出采用主题论文撰写、课堂研讨和经典原著研读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理论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在价值认同维度方面,通过组织时政专题研讨会和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现实价值,增强理论认同感;在能力提升维度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活动、政策分析报告和小组辩论赛,培养学生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的能力;在学习成长维度方面,建立个人学习档案,结合阶段性教师反馈和学生自评,动态记录和评估学习成效。
在交流研讨环节,教师们积极发言,对该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际操作性进行了充分肯定。曲英钰老师指出,主题论文撰写和课堂研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周爱华老师表示,通过时政专题研讨会和红色经典电影的分析,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谢琳璐老师则强调了社会调研和政策分析报告的实践意义,认为这种方式能切实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李华秀老师提出,评价体系应进一步细化具体指标,并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设计更有针对性的评价措施。
最后,沈主任总结会议内容并指出,此次研讨会明确了过程性评价量规体系的具体操作方法,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有效的实施路径。教研室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质量持续提升,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编辑:刘昊
一审、一校:沈忱
二审、二校:吴旭冉
三审、三校:刘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