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于6月16日组织全体教师与学生代表在学校党史馆开展了“感悟红色根脉·赋能思政课堂”情境化教学实践模拟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情境化教学的创新实践,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思政课堂,进一步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脉络、感悟红色根脉精神的重要使命。然而,传统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为此,纲要教研室积极探索情境化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历史,从而更好地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与责任感。
本次活动以“感悟红色根脉”为主题在学校党史馆开展,围绕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展开情境化教学模拟。教师们精心设计了多个教学情境,包括 “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时刻”等,通过角色扮演、现场讲述、多媒体展示等多种形式,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场景之中,使其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厚重与震撼。
如在“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情境中,依托校党史馆多媒体技术模拟长征途中雪山的艰苦环境,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互动讨论,深刻理解红军长征的不朽精神和伟大意义。xx老师指出:“通过情境化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
通过参观学习,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的崇高精神,进一步增强了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历史、以史为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经过本次情境化教学实践模拟活动,纲要教研室的教师们对如何将红色根脉精神融入思政课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教师们一致认为,情境化教学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通过生动的情境创设和互动体验,让学生在感悟红色根脉的过程中增强对历史的理解和认同,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感悟红色根脉·赋能思政课堂”情境化教学实践模拟活动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教研室将继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编辑:李玮梅
一审、一校:田阳
二审、二校:吴旭冉
三审、三校:刘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