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深化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9月29日下午,德法教研室在第三教学楼204教室成功举办了青年教师教学公开课及听课评课活动。本次公开课由吴旭冉老师主讲,主题为“正确的人生观”,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观摩与研讨。
本次公开课针对大一学生的学情特点,设计了分层递进的教学内容。吴旭冉老师通过学情分析指出,学生虽对人生观基础概念有所了解,但在实践应用、心理分析和价值评估能力上存在不足。为此,课程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核心,结合“内卷”“躺平”“45度青年”等网络热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社会竞争中树立积极人生态度
吴旭冉老师通过三重路径强化学生理解:案例浸润:引入爱迪生、稻盛和夫等名人案例及塞罕坝建设者事迹,阐释“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科学性;互动深化:设计“自我推销会”游戏,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认知自我价值;辩论启思:围绕“服务人民是否过时”展开辩论,结合雷锋精神与现代志愿者案例,澄清价值认知。
课后,教研室教师围绕公开课展开深度评议。大家一致认为,本次课程实现了四大突破:学情把握精准:针对学生“知行脱节”问题,设计案例分析、辩论等环节,有效促进知识内化;资源整合高效:将经典文本与短视频、线上课程资源结合,构建立体化学习场景;情感共鸣强烈:通过榜样引领和游戏体验,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落实课程思政要求;AI技术高效赋能: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互动性和趣味性,打造智能化教学新生态。
教研室主任周浪在总结中强调:“吴老师的课程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鲜活范例,尤其是将‘躺平’‘内卷’等青年话语转化为育人资源,展现了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智慧。”
此次教研活动不仅展示了青年教师的教学风采,也为德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创新范式。未来,教研室将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推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成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精神灯塔”。
编辑:吴旭冉
一审、一校:周浪
二审、二校:吴旭冉
三审、三校:刘建中